(一)急于下结论
有些初学者往往在真正了解来访者所述事情真相以前,心理便急于下结论,咨询提供咨询意见,师倾这会有许多弊端。容易(1)来访者感到咨询师没有耐心听自己讲完,错误会因为讲话被打断而扫兴,心理容易影响咨询关系的咨询建立;(2)来访者意识到咨询师对他的问题把握不全面、不准确时,师倾会对咨询师所作的容易判断和提供的建议表示怀疑;(3)由于倾听不够,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错误个性、思维方式、心理情感特点等可能缺乏了解,咨询从而影响咨询的师倾针对性和有效性等。
(二)轻视来访者的容易问题
有些初学者缺乏共情,认为来访者的错误问题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自寻烦恼,因而流露出轻视、不耐烦的态度。虽然有些来访者的问题在他人看来没有什么,但对于来访者而言却是一个困扰他的难题,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影响了他对事物做出客观、理智的评价,这也是心理问题的特点。对于咨询师来说,重要的是如何让来访者真实地感知到问题的实质,转变其观念。轻视来访者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咨询师缺乏共情的特质,还不了解心理问题的根本。
(三)干扰、转移来访者的话题
初学者在了解情况,尤其是寻找问题根源时,由于把握不了问题背后所潜藏的东西,不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像大海捞针似的茫然,有时又蜻蜓点水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们常常打断来访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对方刚讲了一点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以致来访者无所适从,不知道说什么好。这需要咨询师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应有耐心,认真地倾听,仔细地思考、判断,逐渐缩小心理问题的范围。
(四)做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有些初学者喜欢对来访者的言行做正确与否或道德上的评判。比如:“你讲话怎么有这么多的口头禅?”“你这种想法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这件事上明明是你错了,你还说是别人的不对”“你这种价值观念是不正确”等。一般不应做这样的评判,因为来访者是来求助的,不是来听批评、指责的,不能把咨询师自己的价值观或是非标准强加于他。
(五)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提问过多。如果来访者处于一种被询问而被动提供资料的状态中,就不利于来访者充分地表达自己。充分地表达自己不仅能使来访者提供资料,还能起到宣泄的作用。很多情况下,来访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根源是什么。如果咨询师倾听得当,他才会渐渐理出头绪,找到问题及根源。所以咨询师应该尽量多倾听、少提问。
(六)概述过多
这会占用过多咨询时间,同时可能让来访者觉得咨询师的领悟力不足,有点婆婆妈妈,一定要通过概述和得到来访者认可才能弄清楚问题。尤其对那些文化程度较高、表达能力强的来访者,更应该避免过多概述。
(七)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比如表达的情感过重,反而对来访者产生某种心理暗示,强化了他的一些不良情绪。
2025-04-30 02:211604人浏览
2025-04-30 01:591113人浏览
2025-04-30 01:451663人浏览
2025-04-30 00:171544人浏览
2025-04-30 00:151552人浏览
2025-04-29 23:45241人浏览
家庭是由彼此联系的生命构成的,并且它又是由严格但未言明的规则掌控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最大创新,在于发现了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地相互缠绕在一起,并且家庭成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他们互动方式的一种功能而
什么是巴宾斯基反射?巴宾斯基Josef Babinski,1857-1932)是法国医生。他于1896年发现了一种病理性的反射特征,用以来检查锥体系统功能障碍时所出现的症状。例如,脑脊髓障碍、锥体萎缩
想象是人脑以原有表象和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脑以记忆中保存的表象材料和经验知识为依据,经过思维心理活动的分析和重新组合、综合,可以创造出没有知觉过的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表象,因